六十年代的紫竹院几乎没有园墙,仿佛自然天成。北面连着四季青人民公社的菜地,西面是一片农舍院落,东、西面靠着马路。南长河、双渠河缓缓从园中流过,北通颐和园,南接护城河,与后海、什刹海和中南海相连。当年西太后慈禧去颐和园必走这条水路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湖北有座万寿寺,建于康熙年间,古松森森,寺旁边建有行宫,是皇上、太后去颐和园路途中歇脚的地方。六十年代河边上的青石码头遗迹依然可寻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院内还有一座五代的砖塔,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的浸蚀,塔顶已圮毁,但是塔基与塔身仍巍然挺立,透露着历史沧桑感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紫竹院内有大小三个湖,湖里养鱼。湖畔有土山,可能是当年挖河的泥土堆成的。土山顶上筑一草亭,名“望鱼亭”,登亭眺望,常见湖中鱼儿“泼剌剌”跃出水 面,生趣盎然。湖东岸有家餐馆,店匾“活鱼食堂”,是郭沫若来吃鱼时题写的。其实在我入校之前的1964年的4月,紫竹院活鱼食堂已经移至颐和园内经营 了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我和几位上海同学倒是多次进入店堂,没有人阻拦,郭沫若题写的一首诗挂在店堂墙上:“草鱼食鱼草,鱼草食草鱼。树下人读书,其乐复何如?”我们从来没有在 “活鱼食堂”吃过一餐饭,因为一次鱼餐少则20、30元,多则百元以上,对我们这些穷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价。我每月的生活费20元,缴了伙食费15.5元, 只剩4.5元,吃饭之外的全部开销都指望它了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金秋时节是紫竹院最美的时候,云淡天高,微风和熙,遥望西山连绵隐约,宛如水墨丹青;时有雁阵飞过,雁鸣声声,勾起对南方家乡的无限思念。放目四眺,不觉 心旷神怡。这也是个恋爱的季节,到处可见成双成对的同学恋人在并肩散步,或是在树下草坪喁喁私语。他们在这儿播下爱情的种子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隆冬季节,湖上结成厚厚的冰面,当地的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在冰上游玩嬉戏,公园也有滑冰场对外开放。同学们很少到紫竹院滑冰,因为我们学院自己有个滑冰场。 我入学的当年冬季,向学校免费借了一双花式滑冰鞋,跌了不知多少跟头,终于也学会了滑冰。当年外贸学院同学中不乏滑冰高手,有一位男同学还在冰上芭蕾《白 毛女》中担任大春的主角。我曾和几个同学去过紫竹院湖面去滑过冰,不是公园的滑冰场,冰面不平,滞鞋刀,另外又提心吊胆怕冰面裂开掉下水去,以后就没有再 去过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我曾见到几个园工在砸湖取冰,然后把冰切割成长方块,送到土山后的窖中贮藏,据说,这些冰块可以贮存至夏季,然后取出来用作食品冷藏或冰镇食物。这是古老的方法,因为清宫内就是用这个方法贮存冰块的。 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记得院内有个幼儿园,常见到小朋友在院中游玩,有时排队经过。有一次小朋友们要过一道小沟坎,我也帮着老师抱孩子们过沟,每个孩子都会说一声:叔叔好!谢谢叔叔!京腔京音,脆脆的,恬恬的,可爱极了。四十多年过去了,我依然不忘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外语学院也离紫竹院不远,学生们也是紫竹院的常客,当年的大学生都在襟前别着校徽,近看就能知道是哪个学校的。但是听紫竹院的园工说,甭看校徽,一眼就能 辨出,穿着朴素的是外贸的,时髦一些的都是外语的,八九不离十。多少年后想起来,才悟出了原因。外语学院都是从大城市招生的,而外贸学院的却是来自全国各 地的城乡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紫竹院附近有一家小馆子,店不大,二间门脸儿,卖“炒饼”和“烩饼”。虽然叫饼,却是融合了烙饼和面条的作法。这家小馆的厨子先把擀好的面饼放在大平锅内烙成饼,然后把饼子切成短短的宽条儿,用重油浓酱拌炒的叫炒饼。把饼条儿放入牛羊肉汤烩煮的就是烩饼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我常和同窗兆明兄结伴到这家小馆里吃饼。在滴水成冰的大冷天,大碗烩饼,连汤带水呼啦呼啦扒下肚,有汤有水,加点辣椒酱,味道更加浓郁鲜美。吃饱了一溜小跑回到学校,额头上汗津津,身上暖洋洋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春夏吃炒饼,另叫一碗豆腐脑,一韧一嫩,柔硬兼备。吃罢炒饼,躺在紫竹院的草地上,遥望西山隐隐,云卷云舒,不禁鼓腹而歌,快哉快哉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这些虽然是便宜的大众面点,却是我们穷学生的美食,伴我们度过了几年的校园生活。三十多年前的旧事了,我和兆明见面时还常常津津乐道,回味醰醰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我也常和同窗好友跃庭兄来紫竹院散步聊天,他是地道的北京人。记得他的家在古老的德胜门外,学生时代我曾去他家作过客,领略了京城人的热情好客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春到北京,紫竹院内姹紫嫣红开遍,百花争艳。不由人想起《牡丹亭》里的梅兰芳的歌吟:“不到园林,怎知春 色如许?”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我是个“花盲”,见着花儿叫不出花名。跃庭却爱花爱得狂热,爱的深沉。他曾经这样给我回忆:“当自己刚刚蹒跚学步的时候,母亲就领着我在东城城内方家胡同 住的四合院里,一边拉着我慢慢地走,一边不停地说:‘别碰着花’。是啊,满院都是母亲种的茉莉。到了晚上,上百朵花,开满了枝头。母亲看护的很紧,一朵也 不许我摘,甚至闻一闻时,也要让我离远一点。母亲常说:‘花是条生命,不能碰,更不能摘’。”我听了很感动,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爱花惜花人!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
几乎没有跃庭不认识的花儿。我们一边走,一边儿赏花,他都能一一报出花名,还慢言细语的详说出花儿的种类、色彩、生长期等。我也用心记了一些,如果说我现 在对花草有点爱好和认识,跃庭兄当之无愧的是我的启蒙老师。他和他的弟弟都是育花的行家,去年家养的珍品兰花开了,他马上拍下来,传给我。真是无法形容的 美。我把跃庭和他弟弟称作“花的儿子”。5H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校友会